喜报!我校在广东省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重大突破,荣获特等奖并将代表广东赛区出征国赛!

时间:2024-05-06 11:02     点击数:

近日,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决赛在南方医科大学广州校区教学馆圆满落幕,我校共荣获6项大奖,首次突破特等奖和一等奖,选手100%获奖,更斩获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决赛的入场券,且连续三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组织奖。其中,化学工程学院张乐教师(团队成员:秦慧博、孟秀红、刘淑芝)获新工科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并将作为特等奖获得者代表广东赛区出征国赛,理学院薛鹏教师(团队成员:吴登平、牛丽婷、陈星源)获基础课程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廖军秋教师(团队成员:潘露露、班建峰、史博)获新工科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余丽琼老师(团队成员:曾海亮、尹启华、刘根)获新文科副高组优秀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谢玉鹏教师(团队成员:崔得龙、郭继坤、陈信)获新工科中级及以下组优秀奖,学校第三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参赛团队合影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历来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尤其是AI赋能教师教学创新改革,多措并举,努力为教师搭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浓厚氛围和AI赋能全方位发展平台。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万勇教授高度重视本次“AI+教学创新改革暨2022年足球世界杯入选名单 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选拔工作,指导教务部从2023年10月份启动筹备校级选拔赛,开展,组织工作严密有序,环环相扣,举办多轮AI+信息融合、内容融合等方向磨课,分学科、分步骤聘请校内外专家线上线下指导,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四新建设,鼓励教师开展人工智能与课程教学融合创新,2024年1月初组织了广油“AI+”教学创新改革暨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比赛,经过说课和现场讲课比赛,遴选出5名优秀教师(团队)参加省级比赛。万勇、刘美、丁元柱、王丽、孟秀红、姚翠红、单书峰、陈梅芹、蒋快安等专家不辞辛苦,以“AI+石油化工”、“AI+基础学科”为着力点,“目标问题导向”教学创新顶层设计为引领,从“目标问题导向”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成效以及创新举措、创新效果、成果辐射、课程思政、信息技术、AI赋能等方面充分对标赛事评分标准,组织打磨各项材料和课堂实录以及现场汇报。最终我校教师凭借出色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这是我校在教学创新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连续三年获得广东省优秀组织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我校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等方面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校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鞭策和激励。

决赛现场(张乐)

决赛现场(薛鹏)

决赛现场(廖军秋)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同时,我校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本届大赛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和南方医科大学主办、超星泛雅集团协办,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四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大赛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在职教师,共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7个大组(其中产教融合大组另行组织),每个大组又按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进一步分组,比赛内容涵盖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大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效。

大赛自去年12月启动,全省共有70所本科高校的1644位教师(团队)参加校赛,经过校赛选拔和资格审查,共有426位教师(团队)入围省赛网络评审。经大赛组委会资格审查、专家网络评审、组委会核定,共有46所本科高校的133位教师(团队)入围省赛现场决赛,其中新工科25位、新医科15位、新农科3位、新文科40位、基础课程31位、课程思政19位。在决赛现场,参赛选手展现了卓越的教学设计创新水平和教学技艺风采,展示了丰富的教学创新案例。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21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65项。其中获得一等奖的21个教师(团队)作为特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广东赛区出征全国赛。

大赛现场决赛全程进行网络直播,全国、全省高校教师观看人数达37835人次。

教育在不断前行,而创新则是推动教育前行的动力。本届大赛为全省高校教师打造了一个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风采、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发展的平台,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创”的作用,落实推动AI+教学创新改革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有助于我校在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创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撰稿:冯晓琳        审稿:王丽        审核:刘美